• 国际部/EN
新闻中心
  • T

探密清华北大:走进清华顶尖生物实验室 三位清华博士分享科研人生

2016-05-18 15:36:25   来源: 本校新闻中心

18日上午9时许,德胜五期先锋队55名学子乘坐的大巴驶入清华大学的校门,开始了他们今天卓越之旅的第一站——探密清华大学。

1

  18日上午9时许,德胜五期先锋队55名学子乘坐的大巴驶入清华大学的校门,开始了他们今天卓越之旅的第一站——探密清华大学。

2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走马观花”,而是与一场与清华博士们面对面交流的思想盛宴。学子在清华园听了三场超高水平讲座,还走进了日常不对外开放的清华顶尖的生物实验室。

3

德胜“清华第一人”陈俊杰(右三)

  更令人惊喜的是,他们还邂逅了刚刚前来报到的清华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德胜“清华第一人”陈俊杰。近距离的接触,让学子们感受到清华北大学子身上的魅力,一个个大师级学术人物的成才故事启迪人生。

4

三场博士演讲 启发学子科研兴趣

5

  卓越之旅第一站,德胜学子走进清华-裕元医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最顶尖的生物实验室——钟毅教授实验室就在这里。这个以钟毅教授名字命名的实验室,是清华大学麦戈文脑研究院院长钟毅成立的,在这个实验室,清华大学的博士将他们用果蝇、小白鼠做人类重要研究的过程展示给学子看,让他们感受到人类有趣的发现居然离他们是如此之近。

6

清华大学钟毅教授实验室生物学博士李乾(右下)

  科学研究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成为科研工作者很难?做科学家高智商是最重要的吗?来自钟毅教授实验室的生物学博士李乾作为首场演讲嘉宾,以“科研研究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为题,为学子们分享了他的求学故事以及研究心得。

7

  李乾回忆,当自己与德胜学子一样仍是一个高中生时,同样对科学家存在一个误解。“一想到科学家,就想到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感到不明觉厉,”李乾发问:“难道科研的门槛高是因为需要极高的天赋吗?”情境代入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8

  李乾博士表示,其实从事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智商,但并非像想象的那么高。更重要的是对科研发自内心的喜欢,对研究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勤奋以及耐心。这些品质反而是从事科研更看重的精神品质。那么,为什么人们对于科研会有“不明觉厉”的印象呢?其实恰恰是因为有个知识的断层,当前的科学知识经过积累发展,已经发展到犹如一棵大树非常复杂的情况,因此当学子们还是高中阶段,难免会对科学有“看起来很高大上,实际上是有一个断层”的感觉。

高大上的实验室都在研究什么?

9

  那么,写入课本的科学知识又都是正确的吗?“课本上写的知识都是曾经被印证的科学,当前的科学又会不断去验证过去科学是错误的,然后不断去更新,这就是科研的可证伪性。”李乾表示,科学家会负责任地告诉人们,科学看待现有的数据,不断更新新的知识。

  学子们最关心的话题,则是高大上的实验室都在研究什么。李乾博士告诉学子,他研究的课题是以利用果蝇探究记忆机制研究为例,探究人的大脑。那么用果蝇研究的意义在哪儿呢?他举了个例子,果蝇有100,000神经元的数目,人类有86,000,000,000个神经元。而科学家使用海兔这个比果蝇更少神经元数目的动物作研究的分子机制,2000年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

  “当你真正做科研,事实上是往前作了一个突破,将人类认知的前沿往前突破,科学家的贡献也将推动人类认知的知识总量不断增加。”李乾表示,自己本科毕业时父母也希望他留在北京的一家很好的事业单位工作,但最终他还是因为热爱科研,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去将认知前沿往前突破,最后坚持继续念博士,他告诉学子们人的认知是无限的。

  李乾博士的演讲不仅图文并茂,而且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与高中生分享科研的快乐,他自己也称,这样的分享是从来没有过的,“可能是知道的知识越多,就越谦逊。”

11

  除了给学子们做演讲,李乾博士还专门带学生走进清华最顶尖的生物实验室一探究竟。为人类脑研究做出巨大的贡献的小动物——果蝇到底是怎样的呢?那些玻璃瓶罐都装着些什么?研究人员在显微镜下到底在探究些什么?走进这个神秘的实验室,学子们发现这些高大上的实验竟是如此有趣,科学知识、科研人才又是与自己如此接近。

科研对实际生活如何“学以致用”?

12

清华大学钟毅教授实验室李云龙博士

  如果说第一场演讲是启发学子对科研的兴趣,那么第二场演讲则是让学子们感受到科研对实际生活有什么作用,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同样来自于清华大学钟毅教授实验室的李云龙博士,为学生用小老鼠的案例,分享了如何用脊椎动物模型研究人类认知功能。他的研究对老年痴呆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自闭症等难题皆是颇有价值。而这些高端而前沿的课题,在他的讲述下变成了一个个迷人的小故事,学子们兴致盎然。

13

  李云龙博士表示,有研究发现,坚持规律的运动,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防止衰老,接受高等教育、从事脑力劳动有助于保持大脑健康。而服用适当的叶酸、防止中风和头部中风。目前尝试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均以失败告终。而他所做的研究,也正是在继续将科研往前推动。而他对小老鼠的研究也发现,这些对人类大脑创伤后应激障碍,无法遗忘痛苦的记忆,或者是老年痴呆症,无法记住一些东西,都是很有研究价值。

14

  结束了清华大学的卓越之旅,学子们兴奋地在“清华门”前留影。

15

  当天下午,学子们来到北京大学,与来自云南633分高分的文科状元面对面交流,她同样为学子们分享了一个励志求学的故事,学生们踊跃向“状元”发问,请教学习的“洪荒之力”从而何来。清华北大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给学子留下深厚的印象,他们在百年名校中品味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求学向上的精神内涵。

来自顺德的“清华”博士分享赢得掌声如雷

16

  在清华大学的博士生专场演讲最大的重头戏是来自顺德的博士。这名来自顺德容桂的化工系罗伟亮博士的分享赢得了学子们的热烈追捧。年仅27岁的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博士,2008年以顺德区理科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17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博士罗伟亮

  2012年,获得免试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资格,曾公费交换至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也曾参加过全国化工设计大赛获得华北赛区一等奖。

  更巧合的是,他正是今年清华大学广东招生组成员,6月中旬,当高考成绩出来,德胜学子陈俊杰以677分高分考取佛山市理科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了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的争抢,他正是当时前来德胜学校“抢人”的清华招生官之一。

18

  罗伟亮博士的分享气氛轻松愉快,改变以往的演讲方式。他首先向学生们提问,你们想听什么?“大学生活是怎么样子的?我怎么定义成功?我为什么要读研究生?我高中怎样通过学习考上清华?我高中做过什么难忘的事情?”随后,他更多向学生分享了他在高中时的生活,他认为学习是快乐的。“快乐是每一次成功解题时的愉悦,每一次突破自我时的兴奋、每一次比赛胜利时的喜悦,每一次友谊绽放时的开心。”他回忆,在顺德的求学阶段,平淡而又不平凡的日子里,总是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而清华大学给罗伟亮学到了什么,他表示,更多的是教会了他学习的能力。“我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能力,过硬的学习能力令你遇到新的挑战时能够披荆斩棘。”同时,他也认为,在学习能力之时,他也学习了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态度往往创造出更多的不可能。

19

罗伟亮赠书给德胜学子

  那么,除了学习,他表示更应当学习如何做人。修身立品,做一个正直的人;在学习之余,他觉得更应学习如何感恩。饮水思源,学会感恩,学会回报。此外,他还将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送给德胜学子,他还鼓励学子不光要脚踏实地,还要不忘初心,仰望星空,同时也要做个乐于分享的人。

花絮:偶遇德胜“清华第一人”陈俊杰

20

  最令学子们惊喜的是,在当天结束了三场在清华大学的高端博士讲座后,他们见到了德胜高中二期的师兄,刚刚考取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陈俊杰。据悉,陈俊杰是在8月17日在家人的陪同下从顺德来到清华大学报到注册。18日上午11时许,刚刚参加完清华大学迎接新生的开学典礼,陈俊杰专程来到他未来即将在此深造的医学楼见到了昔日的班主任老师以及校长。已然是清华大学大一新生的俊杰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求医的梦想。而他也将他的故事简短分享给德胜的学弟学妹,希望学弟学妹们坚持梦想,努力三年,“希望三年以后,师兄带着你逛校园。”

21

学子有所悟:

高一8班 吴国祯

触到梦想,请用力跳起来

  清华大学里有一股很清新的气息,这里是铸梦的地方,这里是人才的摇篮。莘莘学子,桃李满园,一位位学生实现梦想,一位位学生梦圆清华。 在我看来,如果把快乐理解为抓住每一件小事带来的成就感,梦想就是为了更大成就感的实现而萌生的念想。所以,梦想并不遥远,它只是由许许多多的可完成的小事堆积起来的。 实现梦想的过程应当是快乐的,也应当是循序渐进的,一步步去大胆追求,何事难乎? 生活是平淡的,但生命是伟大的。那么懂得生活的生命就该是平凡而又伟大的吧。 追求是需要不懈的,人是有无限潜能的。那么,能够努力追求的人,就该要持续而不懈地把潜能发挥出来吧。 一个遥远而无法触摸的想法是空想,一个有价值而可实现的理想叫梦想。空想是无聊的,而梦想是有趣的。可能意味着可行。可行之所以“行”,是因为“行动”,因为“践行”。只有学习可以让我们改变气质,形成品质;只有学习可以让我们远离空想,实现梦想。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仰望星空的同时,还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相信我,梦想,其实真的并不遥远。如果踮一下脚够不到,请用力跳起来。



Copyright 广东顺德容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