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

饱览自然人文胜景,2015级高中社会实践团圆梦三峡

2016-11-10 14:04:57   来源: 德明教育新闻中心

在参观过三峡博物馆、听过三峡建设亲历者的讲座后,德胜学校高一社会实践团同学们终于见到了三峡工程的庐山真面目。


“太壮观啦!”6月22日,在参观过三峡博物馆、听过三峡建设亲历者的讲座后,德胜学校高一社会实践团同学们终于见到了三峡工程的庐山真面目。
登高望远,饱览三峡胜景
多级户外电梯也是一项大工程
在坛子岭平台听导游讲工程监测
清晨,随着多级手扶电梯不断攀升,同学们登上了三峡景区的最高点坛子岭。在这里,他们可以将俯瞰三峡工程全貌 —— 三峡大坝和五级船闸尽收眼底。人类工程建设的杰作、堪称世界奇迹的钢筋混凝土大坝只是安静地矗立在大家面前,一种威严雄伟的气场已震撼人心。现场李同学说:“昨天各位专家、导游用一系列的数字介绍三峡大坝,觉得相当庞大。当亲眼看到三峡大坝把长江拦腰截断时,这些数字才变得具体形象起来。”
听导游讲10元人民币的背景——瞿塘峡
与三峡大坝亲密合影
发现一位慕名前来参观三峡的外国友人
而随后在185平台,同学们来到大坝前,与世界第一大坝来了一次零距离接触。虽然没能有幸目睹泄洪口排水雷霆万钧的场面,近距离与大坝面对面也是另一重震撼。联想到之前学习到了关于三峡建设过程的知识,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通过挖掘机、土方车感受三峡工程的浩大
三峡建设到底是一项多大的工程,除了亲眼目睹大坝和五级船闸,同学们最直观的感受,可能就是停放在截留纪念园里的挖掘机和土方车了。
像钢铁巨兽一样的挖掘机吸引了各小组同学们纷纷进入挖斗中拍照。导游介绍说,三峡在施工过程中,有好几万辆这样的工程车在忙碌,而且整个工程持续了很多年,三峡工程巨大的施工规模可见一斑。
屈原祠、中华鲟,与三峡有和关系?
参观屈原祠
参观完三峡大坝后,同学们乘车经过西陵大桥,来到长江对岸的屈原祠。在屈原祠里,几位同学一起背《离骚》,景区导游笑着说:“功底不错,可以把我pk下去了!”
从屈原祠观看三峡大坝
也有同学向导游发出疑问:“屈原祠跟三峡有什么关系,我们的行程怎么有点怪怪的?”导游回答说:“其实我们现在参观的屈原祠都是近些年搬迁重建的,原版的已经在三峡截留蓄水时淹没了。而与此有相同命运的自然人文景点还有很多,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上百万的三峡库区原住民。”
屈原祠前的全级大合影
 同学们这才明白,三峡这样的世纪工程背后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考验国家和建设者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上的难题,更有大量的人文景观、自然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问题。而看到这些问题现在都已经被妥善解决,同学们再次为整个三峡工程的强大团队感到折服。
参观中华鲟园
在之后参观的中华鲟园,同学们看到了政府是如何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自然生态问题。
“中华鲟生活在长江出海口和大陆架金海地区,成年后溯游3000多公里回到金沙江产卵。而葛洲坝和三峡水电站拦江截流后,中华鲟无法游回金沙江,遭遇了物种灭绝的危机,所以才有了我们看到的这座人工繁殖中华鲟的基地。”导游介绍说。
长薄鳅与唐国秋
参观过程中,当同学们听到一种叫“长薄鳅”的长江珍稀鱼类时,突然爆发出一阵笑声。原来,是这种鱼的名字与数学老师唐国秋名字发音相仿。对此,唐老师表示:“虽然可能要被学生笑话一段时间,但是非常值得。因为学习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也能像这样发散思维,用更有趣的方式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花絮
1
如果这都不算学习…
火车运行的呼啸声、窗外变换的风景、推销员的叫卖、路人的围观、熊孩子的大吵大闹,还有小编四处“流窜”拍照的干扰,这些都不能阻挡同学们对学习的向往,背单词、做卷子、请老师辅导,同学们将车厢和候车室变成了特别的教室。
高铁上的学习
手机正确用法 —— 看单词和笔记
负责此次外出社会实践的高一年级主任胡光富老师说:“这种充满干扰的环境,是锻炼意志力的绝佳场所,如果说同学们能够在这种环境中哪怕静心专注学习半个小时,也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有了这样的经历,未来学习中遇到困境,相信他们也会以更坚韧和顽强的态度去克服解决。”
候车室学习的身影
2
三人行,必有我师
德胜学校高一老师合影
整个外出社会实践过程中,平日上课的老师负责的工作不再是讲课,而是带队、清点人数、值班等。同学们不仅有机会看到老师们与平时不同的一面,更有机会接触到了导游、工程师等社会上的其他职业。
在游船上听导游“花花”分享学英语经验
其中,负责高一(1)班的湖北地接导游,外号“花花”的张导,已被不少同学视为偶像。接待过国家领导人和各国友人的他,一路上不仅生动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了武汉、宜昌、三峡等地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面对炼钢厂的工作原理、水电站的机电控制、中华鲟的人工繁育等非常专业的问题,他也能结合大量术语和专业名词,解释得非常精确到位。而他在三峡景区与外国游客侃侃而谈,更是让同学们钦佩不已。
花花与高一(1)班同学在离别的晚餐上
而谈到学习,他说自己早年在三峡做导游,因为当地的特殊环境,除了带团,其它的时间都只能看书和学习,所以才能积累下各行各业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至于讲英语,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胆子大、脸皮厚,敢说多说才能学好一门外语。
学生向此行总导游林导献花表示感谢
除了负责讲解的地接导游,同学们接触最多的应该就是一路上负责联系餐饮、住宿、交通等各种服务的顺德导游们。据此行总导游林丽卿介绍,今年为了将此次行程办好,全公司各部门从线路设计到具体的票务等进行了长时间的计划和安排。
而实际上,尽管只有短短几天,他们充满人情味的陪伴,也使得各班同学们与这些身着醒目黄杉的导游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今年新增的设备——对讲机
德胜学校副校长李传扬透露说:“为了各班之间更好更及时地进行沟通,除了往年的手机微信,今年导游团还新增了对讲机等新设备,可见他们对服务精益求精的追求。可以说,出来一趟,同学们可以从最美武钢人、武大教授、三峡老工人、导游,甚至街边兜售明信片的小贩身上,学到对职业、对谋生、对超越谋生的理想新的认识。只要认真观察和思考,身边很多人都是我们的老师。”

Copyright 广东顺德容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